ads55
(1)辨中經絡和中臟腑:中經絡僅有半身不遂、口眼آ斜、語言不利,但意識清楚,而中臟腑兼有神志障礙。
(2)辨閉證與脫證:閉證屬實,因邪氣內閉清竅所致,證見神志昏迷、牙關緊閉、口噤不開、兩手握固、肢體強痙。脫證屬虛,為五臟真陽散脫,陰陽即將離決之候,臨床可見神志昏憒無知、目合口開、四肢鬆懈癱軟、手撒肢冷汗多、二便自遺、鼻息低微等。
(3)辨陽閉和陰閉:陽閉有瘀熱痰火之象,身熱面赤、氣粗鼻鼾、便秘溲黃、舌苔黃膩、脈弦滑而數。陰閉偏於寒,如面白唇紫、痰涎壅盛、四肢不溫、脈沉滑等。
(4)辨病期:根據病程長短,分為急性期、恢復期、後遺症期。
如前所述,中風急性期「中臟腑」者,出現神志不清,病情多危 重。
目前,多採用中西醫結合搶救治療;其中醫辨證論治如下:(1)閉證:臨床表現為突然昏仆,不省人事,牙關緊閉,兩手握 固,大小便閉。又根據其他症狀表現不同分為陽閉證、陰閉證。
①陽閉證。臨床表現除具備閉證的主要表現外,兼見顏面潮 紅,呼吸氣粗,口臭身熱,躁動不安,大便乾燥,唇紅,舌紅,苔黃膩, 脈弦滑而數。
治法:辛涼開竅,清肝熄風。方葯首選灌服或鼻飼至 寶丹,必要時每6小時1次;並用羚羊角湯加減:羚羊角粉0。
9克 (沖),菊花15克,夏枯草12克,白芍12克,牡丹皮12克,生地黃 15克,生石決明15克,龜版15克,急煎湯涼溫灌服或鼻飼。如有 抽搐者加全蠍12克,僵蠶12克;如表現鼻鼾痰鳴,身熱,躁擾不寧,屬痰熱內閉清竅,加膽南星10克,天竺黃12克,竹瀝12克;便 秘腹脹者加大黃10克;或另用安宮牛黃丸1~2丸溶後灌服或鼻 飼,必要時每6小時1次。
②陰閉證。臨床表現除具備閉證主要症狀外,兼見面白唇暗, 痰涎壅盛,靜而不煩,四肢欠溫,舌苔白膩,脈沉滑而緩。
治法:辛 溫開竅,豁痰熄風。方葯:急用蘇合香丸溶後灌服或鼻飼,並用滌 痰湯加減:半夏10克,茯苓15克,陳皮10克,竹茹12克,石菖蒲 12克,膽南星10克,枳實、天麻、鉤藤、僵蠶各12克,急煎涼溫服 或鼻飼。
(2)脫證:臨床表現為突然昏仆,不省人事,目合口開,鼻鼾息 微,手撒肢冷,汗多不止,二便失禁,肢體癱軟,舌痿,舌質暗淡,苔 白膩,脈沉微欲絕。治法:益氣回陽,扶正固脫。
方用參附湯加味: 人參10克,制附子12克,龍骨、牡蠣各15克;或加五味子10克, 山茱萸12克,急煎湯涼溫灌服或鼻飼。
常見證型有:①風邪入中,經絡痹阻型。
兼惡寒發熱,苔薄脈浮。治宜祛風通絡。
方用大秦艽湯。②肝腎陰虛,風陽上擾型。
兼腰酸耳鳴,舌紅脈細。治宜滋陰熄風,方用鎮肝熄風湯。
③痰熱腑實,風痰上擾型。兼痰多便秘,苔膩脈滑。
治宜通腑化痰,方用小承氣湯加味。中臟腑,除見中經絡的症狀外,還有朦朧思睡或昏憒無知等神志症狀。
又可分為閉脫二證:①閉證。證見牙關緊閉,兩手握固,肢體強痙等,多屬實證。
屬陽閉者兼見面紅身熱,苔膩脈滑。治宜辛涼開竅,滋陰熄風,方用至寶丹和羚羊角湯。
陰閉者兼面白唇暗,肢冷脈緩。治宜辛溫開竅,豁痰熄風,方用蘇合香丸和滌痰湯。
②脫證。證見目合口張,鼻鼾息微,手撒尿遺。
多屬虛證,治宜回陽固脫,方用參附湯。部分中風病人留有後遺症,如偏癱、失語等,這與病情輕重,治療和護理是否及時得當有關。
中風有中經絡、中臟腑之分,而神志障礙的有無是其劃分的 標準,無昏仆而僅見半身不遂,口舌喁斜,言語不利者為中經絡;突然昏仆,不省人事,或神志恍惚,昏蒙而伴見半身不遂, 口舌喁斜者為中臟腑。
中經絡者病位淺,病情相對較輕,中臟腑 者病位深,病情較重。 中風病起病急驟,病變迅速,變症尤多,且容易出現各種危 重之侯,所以辨別病勢的順逆,對掌握病情發展、判斷疾病預後尤為重要。
而神志的變化是辨別病勢順逆的重要標準。中臟腑 者,如神志漸漸清醒,半身不遂,口舌喁斜等症狀未再加重或有 恢復者,病由中臟腑向中經絡轉化,病勢為順。
若見中經絡者逐漸出現神志迷濛或昏憒不知,為向中臟腑轉化,病勢為逆。若在 中風急性期見神昏偏癱諸症加重或有波動,其病勢發展尚屬順 境。
若見呃逆頻頻或突然神昏,四肢抽搐不已,或腹背灼熱而四肢逆冷,或嘔血便血,均屬變症,為正虛而邪氣深入,病勢為 逆,若見嘔血證,戴陽證,或見背腹驟熱而四肢厥逆,為病向脫 證發展,病情凶險,預後極差。
五行屬金的16劃繁體字都有那幾些,16畫五行來屬「金」的字有:錛、餐、憯、穇、艙、糙、蹅、儕幨、閶 ...
左邊一個木字右邊一個童是什麼字一、左邊一個木字右邊一個童是橦字,拼音tóng、chuáng。二、釋 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