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ds55
丁香,為木犀科,屬落葉灌木或小喬木。廣泛分佈於桑給巴爾、馬達加斯加島等地,因花筒細長如釘且香故名,為哈爾濱市市花,是著名的庭園花木。花序碩大、開花繁茂,花色淡雅、芳香,習性強健,栽培簡易。因而在園林中廣泛栽培應用。古代詩人多以丁香寫愁。因為丁香花多成簇開放,好似結。稱之為「丁結,百結花」。別名 公丁香、百結、丁子香、雞舌香。
拼音名 Dīnɡ Xiānɡ Zhī 英文名 Clovetree Twig 來源 中藥丁香枝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樹枝。
丁香枝 原形態 丁香,常綠喬木,高達10米。葉對生;葉柄明顯;葉片長方卵形或長方倒卵形,長5-10cm,寬2.5-5cm,先端漸尖或急尖,基部狹窄常下展成柄,全緣。
花芳香,成頂生聚傘圓錐花序,花徑約6mm;花萼肥厚,綠色後轉紫色,長管狀,先端4裂,裂片三角形;花冠白色,稍帶淡紫,短管伏,4裂;雄蕊多數,花藥縱裂;子房下位,與萼管合生,花柱粗厚,柱頭不明顯。漿果紅棕色,長方橢圓形,長1-1.5cm,直徑5-8mm,先端宿存萼片。
種子長方形。 拉丁植物名 Syzygium aromaticum(L.) Merr.Et Perry 採收炮製 全年均可采,切段,曬乾。
桃金娘,又名崗?,學名: Rhodomyrtus tomentosa 是桃金娘科Myrtaceae 桃金娘屬Rhodomyrtus. 形態特徵:常綠小灌木,高60厘米,蓬徑50厘米,葉厚革質,深綠亮麗,花桃紅色,紫紅而帶白暈,後期變為淡白色,是南國丘陵的一大景觀。
地理分布:福建、台灣、湖南、廣東、廣西、雲南、貴州等省區。土壤:對土壤要求不嚴,能耐貧瘠及酸性較強的土壤。
生態特性:野生性強,一般栽培不用澆灌。日照條件:需全光照,蔽蔭環境下生長不良。
園林應用:夏日花開,燦若紅霞,絢麗多彩;花期特長,4月-9月,邊開花邊結果。成熟果為紫黑色漿果,可食,也可釀酒,是鳥類的天然食源。
用於園林綠化、生態環境建設、山坡復綠、水土保持的常綠灌木。
丁香,香料植物,常綠喬灌木。
學名Syzygium aromaticum (L.) Merr. Et Perry。 1、桃金娘科,丁香屬。
亦名丁子香、雞舌。 常綠喬木。
葉對生,革質,卵狀長橢圓形。 夏季開花,花淡紫色,聚傘花序。
果實長倒卵形至長橢圓形,稱「母丁香」;乾燥花蕾入葯,稱「公丁香」,性溫,味辛,功能溫胃降逆,主治呃逆、胸腹脹悶等。花蕾提取的丁香油為重要香料。
原產馬魯古群島,我國廣東、廣西、海南等地有栽培。 2、丁香花的簡稱,又名紫丁香、百結花等,為木樨科丁香花屬落葉灌木或小喬木。
植株高約4—5米,樹皮暗灰色或灰褐色,有溝裂,枝條光滑無毛。 葉卵圓形或腎臟形,先端銳尖,葉基心臟形,全緣,革質。
初春開花,花單瓣或重瓣,開於前年小枝上,頂生或腋生,花端四裂,筒狀,呈圓錐花序,瓣柔色紫,情香襲人,為我國著名園林花卉。 丁香花花期4—5月,9—10月蒴果成熟。
蒴果呈壓扁狀,先端尖、每室有帶翅種子二粒。 種予收後即可播種,也可密藏至第二年春播種。
3、丁香花原產我國。 據統計,世界上丁香花品種約有28種,我國就佔23種,主要分布在華北、東北、西北及長江流域。
主要品種及變種有:白丁香、紫丁香、佛手丁香、北京丁香、雲南了香、四川丁香、關東丁香、小葉丁香、羽葉丁香、紅丁香、藍丁香、花葉萬香等。 mons/thumb/8/86/Syringia_julianae0.jpg/180px-Syringia_julianae0.jpg。
【葯 名】:丁香 【拼 音】:DINGXIANG 【拉丁名】:Flos Caryophyllata 【別名】公丁香[花蕾]、母丁香[果實] 【來 源】:為桃金娘科蒲桃屬植物丁香Eugenia caryophyllata Thunb.[E. aromatica Baill.;Syzygium aromatica (L) Merr. et Perry],以花蕾和其果實入葯。
花蕾稱公丁香或雄丁香,果實稱母丁香或雌丁香。在花蕾開始呈白色,漸次變綠色,最後呈鮮紅色時可採集。
將採得的花蕾除去花梗曬乾即成。 【功 效】:溫中、暖腎、降逆。
【主 治】:治呃逆、嘔吐、反胃、痢疾、心腹冷痛、痃癖、疝氣、癬症。 【性味歸經】:辛,溫。
①《開寶本草》:「味辛,溫,無毒。」入胃、脾、腎經。
①《湯液本草》:「入手太陰、足陽明、少陰經。」 ②《雷公炮製葯性解》:「入肺、脾、胃、腎四經。」
【用法用量】:內服,煎湯,0.3~1錢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研末調敷。
【用葯忌宜】:熱病及陰虛內熱者忌服。李杲:「氣血勝者不可服,丁香益其氣也。」
《本草經疏》:「一切有火熱證者忌之,非屬虛寒,概勿施用。」 【葯物配伍】:《雷公炮炙論》:「不可見火。
畏鬱金。」 【別 名】:丁子香(《齊民要術》)、支解香、雄丁香(《本草蒙筌》)、公丁香(《本草原始》)。
處方名:丁香、公丁香 【處方名】:丁香、公丁、公丁香 【商品名】:丁香、公丁香。以花蕾乾燥、個大、飽滿、色棕紫而新鮮、香氣濃烈、油性足者為佳。
【藥用部位】:本植物的樹根(丁香根)、樹皮(丁香樹皮)、樹枝(丁香枝)、果實(母丁香)、花蕾蒸餾所得的揮髮油(丁香油)亦供藥用,各詳專條。 【動植物資源分布】:分布馬來群島及非洲,我國廣東、廣西等地有栽培。
葯材主產於坦尚尼亞、馬來西亞、印度尼西亞等地。我國廣東有少數出產。
【葯材的採收與儲藏】:通常在9月至次年3月間,花蕾由青轉為鮮紅色時採收。 【炮製方法】:採下後除去花梗,曬乾。
其實就是番石榴。
紅芭樂原是屬於生長在夏威夷之品種,經國人引進,紅芭樂,和一般綠芭樂最大的差別,就是含有茄紅素及單寧酸,所以它的果樹和果肉都是紅色。
【種名】芭樂
【學名】Psidium guajava L.
【科屬】桃金娘科,番石榴屬
【別名】番石榴 雞矢果 拔子 那拔仔 麻櫟噶 蕉桃(雲南地區)
【英文名】guava
【芭樂】也叫【那拔仔】或【拔子】,是台灣產的【番石榴】,為桃金娘科番石榴屬果樹。芭樂的肉質非常柔軟,肉汁豐富,味道甜美,幾乎無籽,風味接近於梨和台灣大青棗之間。它的果實橢圓形,顏色乳青至乳白,極其漂亮,平均單果重380克以上,最大的可達550克,含 水果芭樂糖量為11.45%,含有大量的鉀、鐵、胡蘿卜素等,營養極其豐富。
丁香茶主要成分為桃金娘科植物常綠喬木丁香樹的乾燥花葉,亦可作為中藥葯材。
花葉含丁香油,其中主要為丁香油酚。又含鞣質、齊墩果酸等。
中藥丁香原產印度尼西亞、馬來西亞及東非沿海國家,我國主要產地為長白山。以花大油足,花葉以嫩綠者為佳。
主要用於泡茶或者入葯,其葯理作用為養胃抗菌,健胃驅風,溫中壯陽,下氣降逆。 [1] 桃金娘科蒲桃屬丁香即丁香。
陳藏器以雞舌香為丁香母。宋時按沈括考究諸義直是丁香無疑。
《齊民要術》雲:雞舌香,世以其似丁子故一名丁子香。應劭為漢侍中,年老口臭。
帝賜雞舌香含之,後來三省故事郎官日含雞舌香欲其奏事對答芬芳。古代「沉檀」的一種原料。
丁香茶,適合所有人飲用,尤其對於胃脹痛或者脾虛不明顯的,或者說脾胃虛弱恢復期的人,可以減少中藥的量,改服用丁香茶養胃。丁香茶雖不是治病的能手,卻是調理脾胃的最佳幫手。
每日取3~5g茶葉反覆沖泡飲用即可。 [4]。

五行屬金的16劃繁體字都有那幾些,16畫五行來屬「金」的字有:錛、餐、憯、穇、艙、糙、蹅、儕幨、閶 ...
左邊一個木字右邊一個童是什麼字一、左邊一個木字右邊一個童是橦字,拼音tóng、chuáng。二、釋 ...